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_久久精品99无色码中文字幕_欧美 丝袜 自拍 制服 另类_十八18禁国产精品www

最新公告
最新公告您當前的位置: > 資訊中心 > 最新公告 >
蘭州—西寧城市群發展規劃

更新時間:2018-04-07 作者:admin 點擊:

 
目 錄
第一章 規劃背景 ............................................................................ 3
第一節 發展基礎 ......................................................................... 3
第二節 突出問題 ......................................................................... 4
第三節 重大機遇 ......................................................................... 5
第四節 重大意義 ......................................................................... 5
第二章 總體思路 ..................................................................... 6
第一節 指導思想 ......................................................................... 6
第二節 基本原則 ......................................................................... 7
第三節 戰略定位 ......................................................................... 7
第四節 發展目標 ......................................................................... 9
第三章 構建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相適應的空間格局 ............. 10
第一節 強化空間功能分區管控 .............................................. 10
第二節 引導人口穩定增長和適度集聚 .................................. 12
第三節 構建“一帶雙圈多節點”格局 ....................................... 13
第四章 推進生態共建環境共治.............................................. 15
第一節 共同維護區域生態安全 .............................................. 15
第二節 實施城市群環境共治 .................................................. 17
第三節 推動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 ...................................... 19
第四節 加強環境影響評價....................................................... 20
第五章 打造綠色循環型產業體系 .......................................... 20
第一節 促進傳統優勢產業發展 .............................................. 20
第二節 加快發展新興產業....................................................... 22
第三節 優化產業布局和發展平臺 .......................................... 23
第六章 推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24
第一節 暢通綜合交通運輸網絡 .............................................. 24
第二節 強化國家能源基地建設 .............................................. 26
第三節 提升信息現代化水平 .................................................. 27
第四節 加強水資源安全保障 .................................................. 29
第七章 全面提升開放合作水平.............................................. 30
第一節 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 ........................................... 30
第二節 深化全面開放合作平臺建設 ...................................... 31
第三節 加強國內區域合作....................................................... 31
第八章 建立健全協同發展機制.............................................. 32
第一節 建立生態環境共治機制 .............................................. 32
第二節 建立公共服務協同共享機制 ...................................... 33
第三節 推進要素市場一體化建設 .......................................... 34
第九章 規劃實施 ................................................................... 35
第一節 加強組織領導 ............................................................... 35
第二節 推動重點工作 ............................................................... 35
第三節 營造良好氛圍 ............................................................... 36
蘭州—西寧城市群(以下簡稱“蘭西城市群”)是我國西部重要的跨省區城市群,人口和城鎮相對比較密集,水土資源條件相對較好,自古以來就是國家安全的戰略要地,在維護我國國土安全和生態安全大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制訂本規劃,作為培育發展蘭西城市群的指導性文件。 蘭西城市群規劃范圍包括甘肅省蘭州市,白銀市白銀區、平川區、靖遠縣、景泰縣,定西市安定區、隴西縣、渭源縣、臨洮縣,臨夏回族自治州臨夏市、東鄉族自治縣、永靖縣、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青海省西寧市,海東市,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縣,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貴德縣、貴南縣,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縣、尖扎縣。總面積9.75萬平方公里,2016年地區生產總值4874億元,常住人口1193萬人。 規劃期限至2035年。
第一章 規劃背景
蘭州—西寧地區位于我國西部腹地,戰略地位突出,但發展底子薄、任務重,經濟、民生和生態環保矛盾比較突出。促進該地區發展,關系到國家安全和發展戰略全局,關系到西部地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必須要緊抓機遇、發揮優勢、補齊短板,以更大的決心和氣力培育發展城市群。
第一節 發展基礎
區位優勢明顯。地處新亞歐大陸橋國際經濟合作走廊,是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的重要支撐,以蘭州、西寧為核心的放射狀綜合通道初步形成,座中四聯的樞紐地位日益突出,穩藏固疆戰略要地功能進一步凸顯。 資源稟賦較好。屬于西北水土資源組合條件較好地區,黃河、湟水谷地建設用地條件較好;有色金屬、非金屬等礦產資源和水能、太陽能、風能等能源資源富集,是我國西氣東輸、西油東送的骨干通道,也是重要的新能源外送基地。 經濟基礎較好。石油化工、鹽湖資源綜合利用、裝備制造等優勢產業體系基本形成,新能源新材料和循環經濟基地加快建設。人口密度達125人/平方公里,分布較為密集,高于周邊地區平均水平,蘭州、西寧城區常住人口已超百萬。科技力量較強,物理、生物、資源環境研究具有優勢。
生態地位突出。處于第一階梯地形向第二階梯地形的過渡帶,北仗祁連余脈,中擁河湟谷地,南享草原之益,周邊有國家生態屏障,最大的價值在生態,最大的責任在生態,最大的潛力在生態,既有承擔生態保護的重大責任,也有潛在生態優勢轉化為現實經濟優勢的良好條件。 經濟社會人文聯系緊密。各城市山水相依、人緣相親、民俗相近,交通聯系緊密、人員往來密切、經貿合作不斷深化,文化多源并出、多元兼容、遺存豐富,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具備推進一體化的良好基礎。
第二節 突出問題
發展水平總體不高。經濟總量偏小,人均水平偏低,2016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40848元,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76%。城鎮間發展差距大,城鄉二元結構特征明顯。傳統產業比重高,產業鏈條短、產品層次低,市場競爭力不強,人才支撐不足,自我發展能力弱。 中心城市帶動能力不強。蘭州、西寧城市功能和綜合承載能力不足,“城市病”日益凸顯,發展空間受限,綜合實力較弱。中等城市缺位,小城鎮數量占比大但發展不足。城鎮密度每萬平方公里24個,僅為相鄰的關中平原城市群的1/3。 發展短板和瓶頸制約較多。交通、信息、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滯后,骨干路網等級低,城際網絡不健全,內通外聯能力弱,路網密度遠低于全國水平。基本公共服務體系不健全,相關服務業人才支撐不足。體制機制不活,民營經濟發展不充分,對外開放程度低,發展的各項基礎條件均需大幅改善。
資源環境約束日趨加劇。生態環境本底脆弱,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土地沙化、荒漠化和水土流失嚴重,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隱患突出。城市大氣污染治理難度大,黃河、湟水等流域水環境污染亟待解決,土壤重金屬污染問題明顯。
第三節 重大機遇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為培育發展蘭西城市群提供了全新指引。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將進一步凸顯蘭西城市群對維護國土安全和生態安全的獨特作用和戰略價值。“一帶一路”建設加快推進,使蘭西城市群成為向西開放的重要樞紐和載體,為深化對內對外開放、促進產業轉型發展提供了歷史性機遇。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和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為蘭西城市群提升要素集聚能力,培育區域新增長極提供了強大動力。
第四節 重大意義
培育發展蘭西城市群,有利于保障國家生態安全。蘭西城市群位于黃河上游地區,地處青藏高原生態屏障和我國北方防沙帶之間,與“兩屏三帶”為主體的國家生態安全戰略格局密切相關,對保護好“中華水塔”、阻止西部荒漠化地區向東蔓延具有獨特的戰略支撐作用。 培育發展蘭西城市群,有利于維護國土安全和促進國土均衡開發。蘭西城市群是進藏入疆的“鎖鑰之地”,培育發展一批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城鎮,對于鞏固西部邊防、維護國土安全和促進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具有戰略意義。
培育發展蘭西城市群,有利于促進“一帶一路”建設和長江經濟帶發展互動。蘭西城市群是成渝城市群乃至長江經濟帶連接歐亞大陸的主要橋梁,通過優勢互補、協同發展,可以有效促進西北西南地區開發開放,加快長江經濟帶發展和我國向西開放步伐。 培育發展蘭西城市群,有利于帶動西北地區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蘭西城市群是西北發展條件較好、發展潛力較大的地區,促進人口和經濟要素進一步集聚和優化配置,有利于帶動周邊脫貧攻堅、促進西北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提升,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現代化建設新征程。
第二章 總體思路
培育發展蘭西城市群,必須圍繞區域使命和總體定位,統籌國土開發和生態保護,統籌經濟增長和民生改善、社會穩定,統籌區域發展和融入國家戰略,遵循城市群發展客觀規律,走出一條城市群培育發展的新路。
第一節 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盡力而為、量力而行,著力優化城鎮空間布局,著力加強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著力補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著力推進產業優化升級和功能配套,著力融入“一帶一路”建設,積極推動高質量、特色化發展,把蘭州—西寧城市群培育發展成為支撐國土安全和生態安全格局、維護西北地區繁榮穩定的重要城市群。
第二節 基本原則
生態文明,綠色發展。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將生態文明建設放在首要位置并全面融入城市群建設全過程,以理順資源開發關系為突破口,推進生態環境保護收益共享、成本共擔,建立健全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共守黃河上游生態安全。 改革引領,開放帶動。加快市場化進程,強化體制機制創新,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和釋放市場主體活力。找準開放合作定位,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構建開放型經濟體系。 優勢互補,協同發展。強化蘭州、西寧的帶動作用,提升輻射周邊中小城市功能,體現各城市特色,強化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產業協作協同,逐步形成橫向錯位發展、縱向分工協作的發展格局,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 市場主導,政府引導。充分發揮市場在城市群形成發展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在空間開發管制、基礎設施支撐布局、一體化體制機制建設等方面的作用,促進資源要素充分流動和高效配置,有效加快城市群建設進程。
第三節 戰略定位
著眼國家安全,立足西北內陸,面向中亞西亞,培育發展具有重大戰略價值和鮮明地域特色的新型城市群。
圍繞上述總體定位,加快在以下發展定位上實現突破: 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戰略支撐。圍繞支撐青藏高原生態屏障建設和北方防沙帶建設,引導人口向城市群適度集聚,建立穩固的生態建設服務基地,形成城市群集約高效開發、大區域整體有效保護的大格局。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努力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切實維護黃河上游生態安全。 優化國土開發格局的重要平臺。支持和推動蘭西城市群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合理布局建設一批特色鮮明、集聚能力較強的城鎮,增強綜合承載力和公共服務保障水平,積極推動人口經濟格局優化,著力推動國土均衡開發,進一步發揮維護國土安全和生態安全的重要作用。 促進我國向西開放的重要支點。依托溝通沿海內地、聯通西部邊疆和歐亞大陸的地緣優勢,提升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能力和水平,重點面向中西亞和東南亞廣闊市場,強化國際產能合作和經貿文化交流,打造高層次開放平臺,加快發展外向型經濟,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支撐西北地區發展的重要增長極。發揮老工業基地產業基礎較強和資源稟賦優勢,加快技術進步和體制機制創新,完善市場環境,發展特色產業。強化與關中平原、天山北坡、寧夏沿黃等城市群協調互動,輻射帶動周邊地區脫貧攻堅,為西北地區現代化建設提供更強的支撐作用。
溝通西北西南、連接歐亞大陸的重要樞紐。發揮區位優勢,推進陸橋通道的功能性調整和結構性補缺,加快建設溝通川渝滇黔桂的綜合性通道,積極推進鐵路國際班列物流平臺建設,強化蘭州、西寧的綜合樞紐功能,完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加快提升內通外聯能力。
第四節 發展目標
到2035年,蘭西城市群協同發展格局基本形成,各領域發展取得長足進步,發展質量明顯提升,在全國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格局中的地位更加鞏固。 生態環境根本好轉。以主體功能區為基礎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形成,生態空間不斷擴大,黃河、湟水河、渭河等流域綜合治理取得重大突破。綠色宜居城鎮和森林城鎮建設取得顯著成效,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到85%以上,土壤環境風險得到全面管控。城市群內外生態建設聯動格局基本形成,對青藏高原生態屏障和北方防沙帶建設的支撐作用明顯增強。 人口集聚能力和經濟發展活力明顯提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重要進展,經濟發展和人口集聚的短板和瓶頸制約得到有效緩解,創新活力、創新實力進一步提升,市場主體活力增強,特色產業體系有效構建,人口吸納能力進一步增強,人口總量和經濟密度穩步提升。
強中心、多節點的城鎮格局基本形成。蘭州作為西北地區商貿物流、科技創新、綜合服務中心和交通樞紐功能得到加強。西寧輻射服務西藏新疆、連接川滇的戰略支點功能更加突出,具有一定影響力的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基本建成。中小城市數量明顯增加,城鎮密度逐步提升,對周邊地區的支撐和服務功能不斷加強。 對內對外開放水平顯著提升。城市群開放平臺作用進一步發揮,與周邊區域的協同合作能力持續增強,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開放型經濟向更廣領域、更深層次、更高水平邁進,文化影響力顯著提升,基本建成面向中西亞、東南亞商貿物流樞紐、重要產業和人文交流基地。 區域協調發展機制建立健全。阻礙生產要素自由流動的行政壁壘和體制機制障礙基本消除,區域市場一體化步伐加快,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公共服務設施共建共享、生態環境聯防聯控聯治、創新資源高效配置的機制不斷完善,城市群成本共擔和利益共享機制不斷創新,一體化發展格局基本形成。
第三章 構建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相適應的空間格局
嚴格落實主體功能區戰略和制度,依據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按照“大均衡、小集中”,調整和優化空間結構,提高空間利用效率。
第一節 強化空間功能分區管控
按主體功能定位實施分類指導。重點開發區要積極推進產城融合和循環經濟、低碳經濟發展,適度擴大城鎮空間,嚴格保護綠色生態空間,強化產業和人口集聚能力。農產品主產區要加強耕地保護,優化農業結構,推動現代農業發展。重點生態功能區要把增強提供生態產品能力作為首要任務,嚴控各類開發活動,因地制宜發展符合主體功能定位的適宜產業。
細化落實國土空間管控單元。創新差異化協同發展機制,實現主體功能定位在各縣(市、區)精準落地。堅持生態優先,劃定并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確定生態空間。依次確定農業、城鎮空間范圍,并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和城市開發邊界。生態空間、農業空間原則上按限制開發區進行用途管制,其中生態保護紅線范圍內空間原則上按禁止開發區進行用途管制,永久基本農田一經劃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占用或改變用途。城鎮空間按照集約緊湊高效原則實施從嚴管控。 依據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實施土地資源分類管控。對土地資源超載地區,原則上不新增建設用地指標,實行城鎮建設用地零增長,嚴格控制各類新城新區和開發區設立,對耕地、草原資源超載地區、土壤污染嚴格管控區,研究實施輪作休耕、禁牧休牧制度,禁止耕地、草原非農非牧使用,大幅降低耕地施藥施肥強度和畜禽糞污排放強度;對臨界超載地區,嚴格管控建設用地總量,逐步提高存量土地供應比例,用地指標向基礎設施和公益項目傾斜,嚴格限制耕地、草原非農非牧使用;對不超載地區,鼓勵存量建設用地挖潛,鞏固和提升耕地質量,實施草畜平衡制度。加強水資源承載能力監測預警并強化管控,嚴格限制新增取用水,在臨界超載地區,控制發展高耗水產業。
第二節 引導人口穩定增長和適度集聚
綜合施策,保持人口穩定增長。高度關注和重視城市群人口增長緩慢問題,著眼長遠和大局,進一步優化調整戶籍、社會保障等政策,通過發展特色產業、強化就業創業、增加城鎮就業容納能力、加快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等措施,不斷增強對人口的吸引力,留住和引進專業人才、技能人才,減緩本地人口外流,吸引外出農民工返鄉創業就業,吸引周邊重點生態功能區人口轉移就業。
適度集聚,優化人口空間分布。加快治理蘭州、西寧城市布局不夠合理、交通擁堵比較嚴重、大氣污染問題較為突出的“城市病”、提高城市宜居度,進一步集聚人口。加強中心城市與中小城市、衛星城鎮互聯互通,推進優質教育、醫療等資源向中小城市和條件較好的縣城傾斜布局,提高人口承載能力。創新公共服務提供方式,通過遠程服務、流動服務等,穩住小城鎮、農牧區居民點人口,為均衡開發和維護國土安全提供人口基礎。
第三節 構建“一帶雙圈多節點”格局
以點帶線、由線到面拓展區域發展新空間,加快蘭州—白銀、西寧—海東都市圈建設,重點打造蘭西城鎮發展帶,帶動周邊節點城鎮,構建“一帶雙圈多節點”空間格局。 “一帶”,指蘭西城鎮發展帶。依托綜合性交通通道,以蘭州、西寧、海東、定西等為重點,統籌城鎮建設、資源開發和交通線網布局,加強沿線城市產業分工協作,向東加強與關中平原和東中部地區的聯系,向西連接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和地區,打造城市群發展和開放合作的主骨架。 “雙圈”,指蘭州—白銀都市圈和西寧—海東都市圈。 蘭州—白銀都市圈。以蘭州、白銀為主體,輻射周邊城鎮。提升蘭州區域中心城市功能,提高蘭州新區建設發展水平,加快建設蘭白科技創新改革試驗區,推進白銀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發展,穩步提高城際互聯水平,推動石油化工、有色冶金等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做大做強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生物醫藥等主導產業,加快都市圈同城化、一體化進程。
西寧—海東都市圈。以西寧、海東為主體,輻射周邊城鎮。加快壯大西寧綜合實力,完善海東、多巴城市功能,強化縣域經濟發展,共同建設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重點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裝備制造、信息技術等產業,積極提高城際互聯水平,穩步增加城市數量,加快形成聯系緊密、分工有序的都市圈。 “多節點”,指定西、臨夏、海北、海南、黃南等市區(州府)和實力較強的縣城。推進沿黃快速通道建設,打通節點城市與中心城市、節點城市之間高效便捷的交通網絡。依托地方特色資源,大力發展農畜產品精深加工、新能源、商貿物流、特色文化旅游等產業,因地制宜在黃河沿岸發展庫區經濟。強化海南對青藏高原腹地的綜合服務功能,提升定西、臨夏、海北、黃南對周邊地區脫貧攻堅帶動,進一步發揮節點城鎮對國土開發的基礎性支撐作用。支持有條件的縣有序改市,盡快按城市標準規劃建設管理,積極培育新興城市。
專欄1 新生中小城市培育名錄
甘肅省
蘭州市皋蘭縣、榆中縣,定西市隴西縣、臨洮縣,臨夏回族自治州永靖縣。
青海省
西寧市湟中縣,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互助土族自治縣,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縣,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貴德縣,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縣。
第四章 推進生態共建環境共治
全面貫徹“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理念,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以流域綜合治理為重點,加強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維護黃河上游地區生態安全。
第一節 共同維護區域生態安全
構筑區域生態安全格局。依托三江源、祁連山等生態安全屏障,強化城市群內群外生態聯動,共同維護區域生態安全。加快構建以黃河上游生態保護帶,湟水河、大通河、洮河和達坂山、拉脊山等生態廊道構成的生態安全格局。系統整治黃河流域,連通江河湖庫水系。嚴格保護湟水、大通河、洮河及渭河源等河湖水域、岸線水生態空間。強化與周邊青海湖、甘南高原等重要生態區保護建設的聯動。
嚴守生態功能保障基線。加強河湖、濕地、森林、草原、荒漠、山體等重要生態空間管制,引導區域綠色發展格局建設。2020年底前,全面完成生態保護紅線勘界定標,基本建立生態保護紅線制度,強化跨區域生態保護紅線的銜接與協調,實現一條紅線管控重要生態空間。
實施重大生態保護與修復工程。堅持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推進重點區域和重要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系統實施以環青海湖地區、青海東部干旱山區、共和盆地、環祁連山地區、沿黃河地區和環甘南高原地區為重點的“六大生態治理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全面提升山體、森林、河湖、濕地、草原、荒漠等自然生態系統穩定性和生態服務功能。加
圖 4 蘭西城市群生態安全格局示意
強人為水土流失防治。
專欄2 山水林田湖草重大生態保護與修復工程
環青海湖地區生態保護與環境綜合治理工程。加強草地植被及裸鯉、鳥類等珍稀野生動物保護,恢復環湖流域林草植被,治理風沙,防止荒漠化,穩定并逐步增加環湖河流入湖流量。 青海東部干旱山區生態屏障建設工程。推進林草植被保護,全面保護天然林,加強水土流失預防和治理,加大退耕還林還草力度,有序推進黃河、湟水河兩岸南北山重點區域造林綠化,加強護林基礎設施建設,建設西寧城市綠芯森林公園、西寧市環城國家生態公園、海東湟水河城市濕地公園、貴德黃河國家濕地公園。 環祁連山地區生態綜合治理修復工程。重點推進無主廢棄礦山綜合治理,黑河、大通河、石羊河、疏勒河等水源涵養區生態保護與修復,區域環境污染防治與綜合治理,自然保護區建設,生物多樣性保護等重大工程。 沿黃河地區綜合治理工程。開展黃河上游蘭州、白銀段生態綜合治理和青海段水土流失預防治理及水源涵養,實施甘肅中部黃土高原生態建設工程,推進蘭州北部防護林建設、騰格里沙漠南緣白銀片區防風固沙治理,加強劉家峽、鹽鍋峽、李家峽、拉西瓦、龍羊峽、公伯峽、積石峽等庫區水源涵養和保護。 甘南高原水源涵養工程。實施以水源涵養、草原治理、河湖和濕地保護為重點生態工程,優先保護草原、森林和濕地生態系統。 共和盆地生態治理修復工程。加快推進塔拉灘、木格灘、切吉灘的防沙固沙林建設,實施“三灘”引水生態治理工程,保護和擴大沙區林草植被,治理城鎮、村莊周圍荒漠化土地。
第二節 實施城市群環境共治
推進水環境質量分區管控。優先保護青海湖流域和黃河流域上游水生態功能。重點實施青海湖入湖河流生態修復工程,著力推進生態良好湖泊保護。實施黃河上游生態綜合治理工程,推進河岸帶生態環境修復。開展入河排污口綜合整治,重點保障大通河、洮河流域水環境安全。集中治理湟水流域水環境污染,實施全流域綜合治理工程,到2020年湟水河出省斷面Ⅲ類水質達標率達到50%。全面推行河長制,在湖泊實施湖長制。
推進大氣污染聯防聯控。綜合治理工業、生活、農業、自然揚塵等各類排放源,加強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顆粒物、揮發性有機物、氨等多污染物協同控制。集中整治石化、火電、有色冶金、建材等重點行業,產業集聚區周邊預留生態環境隔離空間。優化能源利用結構,降低生活用煤炭比重,因地制宜、積極穩妥推廣散煤清潔化治理、煤改氣和煤改電工程。對風沙源、城市周邊裸露土地開展生態綠化修復。確保2030年空氣質量穩定達標,優良天氣比例大幅提升,重污染天氣基本消除。 加強土壤污染防治和固體廢物治理。以冶煉、石化、電鍍、煤化工等行業企業遺留污染地塊為重點,強化污染地塊風險管控、治理修復和開發監督。加強污染源監管,推進危險廢物處置能力建設。優化環境基礎設施布局,強化配套設施建設,完善醫療廢物、危險廢物收集運輸和處理處置體系,鼓勵跨區域合作共建危險廢物處理設施。 推進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廣泛開展“家園美化行動”和城鎮清潔環境行動,實施農牧區環境拉網式全覆蓋綜合整治,建成覆蓋城鄉的污水垃圾收集、轉運、處置體系。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推進農業清潔生產,鼓勵發展生態農業和有機農業。加強畜禽養殖污染防治,養殖密集區推行糞污集中處理和資源化綜合利用。建立農作物秸稈收儲、綜合利用體系。
專欄3 環境污染綜合治理工程
水環境保護與治理工程。實施黃河干流及洮河、湟水、隆務河、渭河源、祖厲河、莊浪河、大夏河等流域綜合治理。實施劉家峽、龍羊峽、大峽、烏金峽等水庫及湖泊、濕地保護工程。開展工業園區廢水集中處置設施建設。
大氣環境保護與治理工程。以蘭州、西寧、白銀、海東等城市為重點,
開展燃煤電廠超低排放改造、工業企業煙氣治理、燃煤供熱鍋爐提標改造、揮發性有機物整治等。在確保電源、氣源供應前提下,穩步推進電代煤、氣代煤,實施清潔供暖工程。 土壤環境保護與治理工程。重點對白銀市東大溝流域土壤重金屬污染、湟水流域主要鉻污染場地、定西市工業污染場地和歷史遺留礦山開展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治理修復。 固廢危廢處置工程。以蘭州、西寧、白銀、海東等城市為重點,開展城市危險廢物處理處置和收集運輸體系建設、危險廢物和醫療廢物產生源數據庫建設。 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在黃河干流、湟水河沿岸、環青海湖地區以及城市、縣城周邊村莊建設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推進農牧區垃圾處理設施建設。集中開展交通干線及旅游景區環境綜合治理,實現重點旅游景區和交通沿線垃圾收集轉運設施全覆蓋。實施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示范工程。
第三節 推動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
加強綠色低碳城市建設。嚴格城市規劃管理,合理安排城市生態用地。加強城市自然山水格局保護,構建連通城際、覆蓋城鄉的綠色生態網絡。推進森林城市、海綿城市建設和再生水利用工程建設。建立健全消防、人防、防洪、防震和防地質災害的城市群綜合防災減災救災體系。發展綠色能源,推廣綠色建筑和綠色建材,構建綠色交通體系。
加強資源節約利用。以節水、節地和節能為重點,優化城市資源利用結構,控制資源用量增速。根據區域功能定位和人口聚集趨勢,適當優化流域水資源配置方案,加強對火電、冶金、化工等重點行業節水技術改造,推進高效農業節水灌溉,合理確定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紅線。嚴格土地用途管制,落實建設用地總量和強度雙控,推進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和低丘緩坡荒灘等未利用地綜合開發利用。強化能源消納、轉化利用和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建立健全并落實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大力發展跨區域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產業體系。 倡導綠色生活方式。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開展資源環境國情、省情教育,提升全民生態文明意識。完善綠色產品認證等制度。完善激勵與懲罰相結合的企事業單位環境社會責任落實機制。倡導勤儉節約、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社會新風尚,引導公眾積極踐行綠色生活方式和綠色消費行為。
第四節 加強環境影響評價
密切跟蹤規劃實施對區域生態系統、環境質量、人民健康產生的影響,重點對城市建設、產業發展、資源開發等方面可能產生的不良生態環境影響進行監測評估,加強氣候變化對生態環境質量影響監測評估。逐步推進省、市兩級行政區戰略環評。深入開展城市總體規劃、產業園區規劃環評,完善規劃環評會商機制。加強項目環評與規劃環評聯動。對納入規劃的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依法履行環評審批程序,嚴格土地、環保準入,合理開展項目選址或線路走向設計。把環境影響問題作為規劃中期評估的重要內容,視中期評估結果對規劃相關內容作相應完善。
第五章 打造綠色循環型產業體系
以綠色高效、清潔低碳為目標,加快傳統優勢產業改造升級,培育壯大綠色新興產業,促進產業集聚發展、循環發展,探索后發地區產業發展新路,為城市群建設提供最有力支撐。
第一節 促進傳統優勢產業發展
完善工業體系。鞏固提升循環經濟發展水平,推進循環經
濟示范區建設。積極延伸石油化工、有色冶金產業鏈,鼓勵高端產品生產,提高產品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增強精品特鋼研發生產能力,打造國內重要的有色金屬產業集群。加大裝備制造業技術創新和新產品開發,提高關鍵零部件制造和裝備整機智能化水平,推動企業提質增效。發揮特色資源優勢,發展壯大以農產品加工、民族用品為重點的輕工產業,推動規模化精深加工,強化品牌建設,培育一批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建設高原綠色有機食品生產基地。 著力發展現代生態農牧業。堅持特色化、集約化、品牌化,加快轉變農林牧業發展方式,走出一條農業與牧業循環、規模經營與品牌效益兼得、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特色之路。大力發展富硒農業、旱作農業、設施農業、草地生態畜牧業、中草藥種植,提高農產品加工轉化水平,推動建立現代農業產業體系。以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區、特色產業種植基地、草地生態畜牧業試驗區及都市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為重點,大力提升農業集約化水平。加強綠色、有機和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開發認證。
專欄4 傳統優勢產業發展方向
石油化工。圍繞石油加工、合成橡膠、合成樹脂、合成纖維、精細化工、石油化工催化劑等優勢領域延伸產業鏈,發展氯堿化工、鹽硝化工、氟化工、硫化工等產業,打造循環經濟產業鏈。 鹽化工。重點推進鹽化工、天然氣化工、新型煤化工協同發展,提升高端化工產品規模和水平。 有色冶金。以銅鋁、鉛鋅、鎳鈷、稀土、特種鋼、貴金屬等深加工為重點,提高精深加工水平和產品附加值。 裝備制造。重點發展石油化工裝備、通用設備、礦用設備、電子裝備、節能環保裝備、電動汽車、軌道交通裝備、通用航空裝備、現代農業裝備、醫療器械以及核裝備等先進裝備制造產業。
建材。以特種玻璃、陶瓷、石膏、新型建材等產品結構調整、資源綜合利用和節能減排為重點,加快新工藝推廣應用,積極發展節能、節材、輕量化、高品質新型產品。 農林畜產品加工。提升特色農產品深加工水平,發展方便食品、速凍食品及主食品產品,打造特色輕工業和民族食品用品出口基地、高原綠色生態有機食品生產基地。建成西寧國際性“藏毯之都”。
第二節 加快發展新興產業
發展壯大新興支柱產業。立足原材料產業基礎,加快新型功能、高端結構等新材料發展,打造國家重要的新材料產業基地,培育鋰電、水性材料等一批重點產業集群。圍繞風、光等資源轉化利用,積極發展新能源及新能源裝備制造業,打造新能源基地和全國重要的光伏光熱設備制造基地。突出生物技術、核技術和特色資源稟賦優勢,做大做強生物醫藥產業,打造國家重要的生物醫藥產業基地。促進信息技術、航空航天等軍民科技成果雙向轉化,構建高效益配套產業體系。 發展現代服務業。依托豐富的歷史、人文、民族、自然等資源,大力發展文化旅游、文化創意產業,加快熱貢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規劃建設一批民族文化生態保護區,提升“絢麗甘肅”、“大美青海”等品牌國際影響力。加快自駕車房車旅游發展,創建全域旅游示范區。發揮區位優勢,發展壯大商貿物流業,優化物流園區布局,推廣應用信息技術,提升商貿物流業發展水平。培育發展健康旅游、體育健身、休閑養老等服務業,促進保健養生與醫療衛生、旅游文化體育互動交融。
提升創新支撐能力。堅持創新驅動,著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實施重大產業創新工程,強化關鍵技術研發和成果應用,建立產業和科技對接體系。強化重大創新平臺建設,提升國家級高新區、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發展水平,加快建設蘭白科技創新改革試驗區,開展創新政策先行先試。加快蘭州、西寧創新型城市建設。深化跨區域科技合作,推動張江蘭白科技創新改革試驗區技術轉移中心、西寧中關村科技成果產業化基地、青海中關村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建設。
第三節 優化產業布局和發展平臺
提升城市產業發展水平。發揮蘭州、西寧等城市技術、人才、產業基礎等優勢,加大創新力度,加快發展一批技術含量高、產品競爭力強的特色加工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結合產業升級改造,鼓勵蘭州市主城區企業向蘭州新區、白銀工業集中區轉移,進一步推動西寧、海東產業錯位分工、融合互動、相互支撐。圍繞區域特色資源開發轉化,改善中小城市發展條件,積極發展高附加值產品加工、旅游文化體育、數字創意等產業,提升中小城市公共服務水平。深入推進蘭州榆中、臨夏和西寧產城融合示范區建設。
打造承接產業轉移平臺。依托產業基礎、資源優勢和東西部對口幫扶機制,采取補鏈承接、提升承接、延伸承接、鏈條對接等多種方式,建設一批“園中園”、“飛地園”、“共管園”等產業轉移園區,具備條件的逐步納入對口幫扶年度重點工作和考核。加快建設蘭白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支持西寧、海東承接東中部適宜產業轉移。發揮地緣優勢和文化優勢,強化與發達地區和企業產業合作,將蘭西城市群整體打造為面向中西亞的出口加工和貿易基地。 積極推進園區優化整合。進一步支持蘭州新區健康發展,改善發展條件,創新體制機制,打造西北地區重要的經濟增長極、國家重要的產業基地、向西開放的重要戰略平臺、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優化整合各類開發區,鼓勵產業向國家級、省級開發區集聚,鼓勵區位相鄰的開發區整合發展。改造提升現有制造業集聚區。加快完善開發區基礎設施,深化管理體制改革,激發內生動力和活力。積極推動海東工業園區在符合條件的情況下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第六章 推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圍繞保障國土安全與生態安全戰略目標,加快突破瓶頸、補齊短板,著力統籌交通、能源、信息、水利等基礎設施布局和互聯互通,推進軍地資源優化配置、功能兼容、合理共享,增強對城市群發展的引領和支撐能力。
第一節 暢通綜合交通運輸網絡
暢通對外綜合運輸通道。充分發揮隴海—蘭新通道作用,加快青藏鐵路擴能改造,規劃建設蘭州(中川機場)—張掖鐵路,打造溝通我國東西部、連通我國和中亞地區的東西向大通道。充分利用蘭渝鐵路通道,推進西寧(蘭州)—成都鐵路、蘭州—中衛高速鐵路建設,規劃研究西寧—玉樹—昌都、格爾木—成都鐵路,打造溝通西南西北、連通南亞和東南亞的南北向大通道。優化中川、曹家堡機場航線結構,積極開拓面向中西亞的國際航線,強化航空樞紐功能,帶動周邊支線機場發展,打造連通國內外重要城市的“空中絲綢之路”。
完善城市群內綜合運輸網絡。加強主要城市和重點城鎮的交通聯接,打通節點城市間公路聯系,改善公路通行條件,完善安全設施,構建形成以高速公路為骨架、國省干線公路為基礎、縣鄉和農村公路為補充的外通內暢、快速高效、便捷安全的公路網絡。以蘭州、西寧為核心,形成城市群客運鐵路骨架。以高速鐵路、高速公路、市域(郊)鐵路為重點,建設蘭州、西寧都市圈城際綜合快速路網。
強化綜合交通樞紐建設。以蘭州、西寧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建設為核心,加快蘭州國際港務區、西寧曹家堡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強化鐵路、公路、民航、管道等運輸方式有機銜接,
圖 5 蘭西城市群綜合交通網規劃示意圖
強化與綜合保稅區、開發區、物流園區等重點區域有效對接,加強干線公路與城市道路有效銜接,優化樞紐內部交通組織,積極推進客運樞紐“零距離換乘”、貨物換裝“無縫化銜接”。推進臨夏、定西、青海湖等支線機場以及一批通用機場建設。 提升交通運輸服務水平。優化運輸組織,創新服務方式,推進城際客運服務公交化運營,鼓勵同城化服務。推進不同運輸方式間的客票一體聯程和不同城市間的一卡互通、公共交通一卡互通。建立信息共享機制,構建公共信息平臺,加強運輸服務信息系統互聯互通。
專欄5 交通基礎設施重點項目
鐵路
穩妥推進蘭州—中衛、西寧—成都、蘭州—合作、蘭州—張掖鐵路三四線等鐵路建設,規劃研究西寧—玉樹—昌都、定西—平涼、環縣—海源、紅會—同心鐵路。
公路
有序推進G6、G30等國家高速公路繁忙路段擴容改造,G1816烏瑪高速公路蘭州新區—蘭州段(中通道)和景泰—中川機場段、G75蘭海高速公路渭源—武都段、G0612東延至樂都、G0611同仁—塞爾龍等國家高速公路新建項目。
樞紐
機場樞紐。重點推進蘭州中川國際機場三期改擴建工程、西寧機場三期擴建工程,新建臨夏、定西、青海湖等支線機場以及一批通用機場。 鐵路樞紐。新建曹家堡綜合交通樞紐,完善蘭州站、蘭州西站、西寧站、西寧(貨)區段站。 公路樞紐。蘭州、西寧、海東等地新建一批客運站和綜合客運樞紐。
第二節 強化國家能源基地建設
提高能源生產能力。穩定傳統能源生產,加強清潔能源開發利用,積極推進國家清潔能源基地建設。在確保消納前提下,積極發展太陽能發電,建設共和等太陽能發電基地,合理布局抽水蓄能電站,推動水、光、風互補發電。加快天然氣、地熱勘探開發。提升油氣資源生產加工轉化能力。 建設能源外送通道。統籌能源開發、本地消納與打捆外送,加快構建安全高效能源輸送通道。提升“西電東送”骨干通道能力,推進青海特高壓直流輸電通道建設。著力優化補強主網架結構,加強水、光、風等清潔電源和儲能設施互濟互補,提高電力系統調節能力和運行效率。加快西氣東輸四五線等區際油氣干線管道建設,完善區域內油氣輸配管網系統,強化管道互聯互通和建設運營機制創新。 完善儲能系統。加強儲能技術研發應用,創建光儲一體、發存結合的新型高效光伏電站,配合直流外送,保障大規模清潔能源接入電網安全穩定。統籌推進大型石油、液化天然氣(LNG)儲備基地建設,健全油氣儲備應急機制,提高油氣應急處置能力。
專欄6 能源基礎設施重點項目
能源生產基地建設工程。建設白銀復合型能源基地、海南州水光互補示范基地。 新能源輸送通道工程。建設青海共和—河南駐馬店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青海第二條新能源外送通道、河西—蘭州—隴東750千伏輸變電工程。 新能源系統集成應用示范工程。在蘭州、西寧、白銀和海東推廣建設分布式光伏系統,開展高寒地區溫室大棚和太陽能光伏綜合利用技術示范,建立并完善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設計、安裝、電網接入、運行維護等一整套產業服務體系,探索分布式光伏發電新型商業模式。 大容量調峰儲能工程。配套建設一批抽水蓄能電站,加快推進海南哇讓開工建設。創建光儲一體、發存結合的新型高效光伏電站。
第三節 提升信息現代化水平
加強干線通信網絡建設。完善區域高速網絡布局,建設國際互聯網數據專用通道,加快互聯網骨干節點升級,全面提高省際帶寬出口能力,打造支撐絲綢之路經濟帶信息傳輸和信息服務通道。推動基于互聯網協議第六版(IPv6)的下一代互聯網商用部署,推進下一代廣播電視網寬帶骨干網建設。加快無線局域網在熱點地區、重要公共區域和交通線路的熱點覆蓋。 搭建城市群信息服務平臺。推動電子政務平臺跨省橫向對接和數據共享,建設城市群政務信息協同平臺。推進蘭州新區、西寧、海東等云計算中心和大數據中心建設,推動服務協同和資源共享。推進蘭州、西寧、白銀、海東等智慧城市大數據與云平臺建設,深化市縣數字城市地理空間框架建設與應用。將信息服務拓展至中西亞國家,提供數據存儲、清洗、災備、分析、備份服務,打造離岸數據服務中心。 提升信息安全保障水平。深入實施國家網絡安全等級保護制度,落實網絡安全責任制,加快建設互聯網數據中心信息安全監控平臺,完善網絡和重要信息系統的安全風險評估評測機制,構建網絡安全綜合防御體系。加強黨政機關信息系統安全防護,開展基層黨政機關網站云服務平臺遷移試點示范,提升安全防御能力。完善應急通信預案體系和預警機制,提升寬帶網絡基礎設施的可靠性和抗毀性。推進蘭州、西寧國家重要數據災備中心建設,促進數據災備防范。
專欄7 信息化建設工程
信息網絡工程。推進三網融合建設,加快光纖到戶網絡改造,實施“寬帶鄉村”和中小城市基礎網絡完善工程,加快4G網絡深度覆蓋和延伸覆蓋,優化蘭州、西寧互聯網骨干網絡架構,推動網間帶寬持續擴容,加快“云藏”搜索引擎項目建設。
大數據發展工程。建設蘭州區域性數據中心,推進蘭州、西寧數據災備中心建設。深化大數據應用,加快云平臺發展,建設蘭州、西寧大數據中心與蘭州新區、海東云計算中心。 信息惠民工程。加快蘭州、西寧、白銀、海東等信息惠民城市建設,整合各類政府信息平臺、信息系統和數據中心資源,建立統一的互聯網政務數據服務平臺和信息惠民服務平臺,建設人口、自然資源和地理空間、金融、信用、科技等基礎性數據庫。 智慧城市建設工程。推動蘭州、西寧、白銀、海東智慧城市建設,建立城市管理數據庫,推動數字化城管平臺建設和功能擴展。支持尖扎、同仁數據中心及相關云服務平臺建設。
第四節 加強水資源安全保障
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堅持節水優先,全面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實施水資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加大城鎮、工業、農業等重點領域節水力度,提升區域水資源管理水平和用水效率效益。落實以水定城、以水定產,嚴格控制高耗水產業發展,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與水資源水環境承載能力相協調。加強水功能區限制納污紅線管理,嚴格控制入河污染負荷,改善區域水生態環境狀況。 優化完善區域水資源配置格局。在保護生態的前提下,合理規劃建設一批重點水利工程,科學開發、合理調配、高效利用水資源,進一步增強城鄉供水保障能力。加快引洮二期、引大濟湟西干渠、湟水北干渠、黃河干流防洪、灌區節水改造等重點工程建設,有序開展其他規劃項目前期工作。積極推進再生水利用,把非常規水源納入區域水資源統一配置。
第七章 全面提升開放合作水平 實施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合作戰略,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強化我國向西開放的重要支點作用,形成全方位開放新格局和區域合作競爭新優勢。
第一節 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 共建對外開放大通道。充分發揮溝通西南西北交通樞紐優勢,打造蘭州—西寧全國性綜合開放門戶。依托重大交通干線和能源運輸管線,強化大能力運輸通道建設,構建經新疆向西向北的新亞歐大陸橋通道,經川渝滇黔桂至東盟的南向出海陸路新通道。鼓勵開辟蘭州、西寧直飛“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國際航班和貨運航線。 深化經貿合作交流。擴大向西開放,重點與中亞、中東及東歐國家開展能礦資源、高端裝備制造、綠色食品加工及農業綜合開發等領域的合作。積極探索向北開放,加強與相關國家在農牧業、礦產資源等領域的合作。努力拓展向南開放,積極融入中巴、孟中印緬等經濟走廊,著力推進經貿合作。深化向東開放,重點促進與東亞國家及我國港澳臺地區在農業、旅游、環保、文體、生物資源開發等相關領域的合作交流。聯合舉辦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經貿合作圓桌會議。 促進文化合作交流。加快甘肅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打造青海絲綢之路歷史文化旅游區,建設對外展示中華文化的窗口。擴大絲路花雨、絲路花兒等藝術節影響力,建立絲綢之路非物質文化遺產交流展示項目庫,有序舉辦以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為主題、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國際藝術節、博覽會和綜合性論壇。深化高校聯合辦學、青少年交流互訪,開展高原醫學、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可再生能源發展和應對氣候變化等方面的交流合作。
第二節 深化全面開放合作平臺建設 提升開放平臺層次和水平。加快建設蘭州新區綜合保稅區,支持青海符合條件的地區按程序申請設立綜合保稅區。依托蘭州鐵路國際班列物流平臺,積極參與中國—新加坡戰略性互聯互通示范項目建設。積極發展跨境電子商務,培育貿易新業態新模式和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推進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轉型升級創新發展。 打造多元開放平臺。提高中國蘭州投資貿易洽談會、環青海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中國(青海)藏毯國際展覽會、中國(甘肅)國際新能源博覽會等大型活動知名度。支持兩省研究舉辦面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大型展會。鼓勵與國外城市締結友好城市。
第三節 加強國內區域合作 加強對口支援合作。進一步完善對口支援、東西部扶貧協作機制,拓展合作領域,深化援受雙方在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產業園區、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創新驅動和產業轉型升級等領域的合作,鼓勵以“飛地經濟”模式推動產業園建設。創新人才交流合作機制,在支援省市高校、科研院所、產業園區探索建立離岸研發中心,通過派駐、培訓、遠程服務等手段建立“人才飛地”,為蘭西城市群培養本土人才。 深化與周邊地區交流合作。深化與關中平原、成渝等城市群合作,共同打造飛地園區,積極承接科技創新成果轉移。以交通、旅游、扶貧、生態為重點,加強與寧夏沿黃城市群、陜甘寧革命老區間的區域合作。深化與新疆、西藏地區在生態環境保護建設、能源資源開發轉化方面的交流合作。積極推進川甘青交界地區文化、教育、旅游、交通等合作開發。
第八章 建立健全協同發展機制
圍繞協作一體發展,強化協同機制建設,早日實現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生態環境聯防聯治,著力建設統一開放的市場體系,逐步推進公共服務共建共享。
第一節 建立生態環境共治機制
建立環境治理協調機制。推進生態環境監測網絡一體化建設,建立環境預警協調和應急響應聯動機制。推進跨區域水文、氣象、環境質量、重大污染源、環境違法案件等信息共享,實現城市間、部門間環境信息互連互通,推動重大項目環評會商、重大環境事故聯合執法。聯合實施一批大氣、水、土壤污染治理重大工程。
創新生態保護機制。參照新安江等跨省河流保護模式,推進湟水河流域綜合治理。加大國家統籌和支持力度,強化甘青兩省主體責任,鼓勵國際機構和社會力量參與,按照使用者付費、污染者付費、保護者受益原則,探索建立黃河上游生態保護機制。探索建立水電資源開發有償使用、補償機制和礦產資源開發補償機制。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創新體制機制,研究黃河中下游地區通過綜合采取項目投資、人才培訓、對口支援等方式,加大對黃河上游地區生態建設橫向支持力度。
第二節 建立公共服務協同共享機制
提高教育發展質量和共享水平。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高度重視農村義務教育,辦好學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網絡教育,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積極推進高等教育改革創新試點,推進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培育并引進高素質人才。推進多種形式聯合辦學,支持跨地區共建共享優質教育資源。 提高醫療衛生服務質量。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綜合試點,加快建立分級診療制度,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改善省級醫院醫療設施條件,建設一批重點學科、特色專科,著力提高基層醫療服務能力,推行遠程醫療、家庭醫生等新型醫療服務。加強重大地方病、傳染病、慢性病預防控制,保護和發展民族醫藥,推廣中醫藥及藏、蒙等少數民族醫藥適宜技術。以基層為重點,改革完善醫學人才培養使用激勵機制,加大全科、兒科、精神、婦產、麻醉科等緊缺專業人才培養力度。加快推進城市群內社會保險關系轉移接續。深入開展健康城市、健康村鎮建設。
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全面覆蓋、互聯互通的公共文化設施網絡體系。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豐富群眾性文化活動,開展全民閱讀活動。聯合開展明長城、絲綢之路、唐蕃古道等跨界重大遺產保護工程。傳承優秀民族民俗文化,加大非遺傳承人扶持力度,健全保障支撐體系。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聯合承辦一批重大體育賽事。 建立公共事務協同治理機制。推動社會治理由單個城市向城市群協同治理轉變,形成全覆蓋的社會管理和服務網絡。著眼重要區域、重點行業、重大基礎設施,建立防災減災、重大突發事件防范預警、應急救援、應急管理聯動機制。加快社會治安聯防體系和社區治理體系建設,促進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嚴密防范和堅決打擊各種滲透顛覆破壞活動、暴力恐怖活動、民族分裂活動、宗教極端活動。
第三節 推進要素市場一體化建設
建立一體化市場秩序。全面清理和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形成和公平競爭的各種地方性法規和政策,加快構建統一開放、競爭有序、充滿活力的區域市場體系。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強化行政執法信息依法公開和共享,培育發展區域信用服務市場,統一實施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制度。健全市場監管體系,聯合打擊侵權假冒行為,共同維護企業和消費者合法權益。
加快區域要素交易市場建設。推進區域要素市場發展,逐步實現資金、勞動力、技術等生產要素自由流動和高效配置。深入推進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整合共享,探索開展資源性產品使用權跨省交易。合作共建一批重要的資源能源利用開發和儲備基地。
第九章 規劃實施
甘肅省、青海省人民政府和國務院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培育發展蘭西城市群工作,開拓創新、攻堅克難,深化細化配套政策措施,建立健全協同工作機制,扎實有序推動規劃各項目標任務落到實處。
第一節 加強組織領導
甘肅、青海兩省人民政府是蘭西城市群建設的責任主體,要切實加強規劃實施的組織領導,建立協作機制,明確責任分工,制定實施方案,落實各項工作,形成工作合力。國務院有關部門要切實履行職能,研究支持蘭西城市群發展的具體措施,在有關規劃編制、跨區域重大項目建設、建設用地保障、優化行政區劃設置、體制機制創新等方面給予積極指導和支持。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要加強對規劃實施的跟蹤分析和督促檢查,適時組織開展規劃實施情況評估。
第二節 推動重點工作
根據本規劃的總體部署,甘青兩省要共同研究制定相關專項規劃,科學確定年度工作重點,盡力而為、量力而行、久久為功,協同推進重點任務落實。要高度重視和有效防范地方政府債務風險。要建立生態環境、交通、信息、市場、公共服務、產業等專項合作機制,分領域策劃和推進具體合作事項及項目。要完善激勵約束機制,督促各市縣采取共同行動策略,保障合作的持續穩定開展。重大事項、重大政策和重大項目按規定程序報批。
第三節 營造良好氛圍
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要會同甘肅、青海兩省,突出宣傳推進蘭西城市群發展的重要意義和重大舉措,準確解讀規劃和相關配套政策。要及時公布蘭西城市群發展建設進展情況,引導各類市場主體積極參與城市群發展建設,暢通公眾意見反饋渠道,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和主動參與蘭西城市群發展的良好氛圍。

官方微信

青海農業機械化集團有限公司

座機(ji):0971-8455722

傳(chuan)真:0971-8455722

地址:青海省西寧市城北(bei)區祁連路423號青農(nong)集團

版權歸青農集團所有 青公網安備63010502000464